首页 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省的一所理工类高校

联系昆明理工大学

  • 呈贡校区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
  • 莲华校区地址 : 昆明市五华区文昌路68号

联系电话

党委办公室(巡察办公室) 65916696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65198154
校长办公室(法律事务办公室) 65916977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65920570
纪检处 65916912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65920508
党委组织部 6591555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5109952
党委宣传部 65916567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65153408
党委统战部 65915553 机电工程学院 65933119
发展规划处 65920581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65916596
人事处(教师工作部) 65936385 建筑工程学院 65916810
财务处 65916488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65916871
审计处 65916884 化学工程学院 65920171
教务处 65916082 交通工程学院 65920069
科学技术院 65916002 电力工程学院 65916829
学生处(部) 65916730

65916976

民航与航空学院 65919580
研究生院 65915828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65107860
研究生工作部 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65920379
保卫处(部) 65916131

65123437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65920216
对外合作交流处 65915366

65915166

管理与经济学院 65170901
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65916973 理学院 65916456
基建处 65916070

65193099

65130942

医学院        65936267
离退休工作处(部) 65144525 法学院 65916560
党校 65915456 艺术与传媒学院 65916790
机关党委 65916919 马克思主义学院        65916860
直属部门党委 65916979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65916132
离退休教职工党委     65141109 城市学院                 63363605
校工会 65934865 国际学院 65173675
校团委 65916889 体育学院 65916102
校友会办公室 65173919 继续教育学院 63304183

63304185

乡村振兴办公室 65915898 云南工业干部学院 65916069
云南产业发展研究院 65124781 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 65952802
人文社科研究院 65933415 校医院 65153220
图书馆 65146512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63304085
档案馆 65137021 昆明理工教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65114708
学报编辑部 65192954

65190023

附属中学 65109628
就业指导中心 65915551 附属小学 65114276
素质教育中心 65916869
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65916129
工程训练中心 65916770
计算中心 65916108
分析测试中心 65111358
后勤保障服务中心 65916037

65194291

学生社区教育管理中心 65136626

65916917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9月1日,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学校先后隶属原高等教育部、原冶金工业部、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理,学校现已建成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正在全力推进嵩明新校区建设,总占地面积5418亩,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

经过70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涌现了一大批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重要科技成果,其中屈维德教授首创“冲击消震原理”,应用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李梦庚教授发明的“粗锡电热连续结晶机除铅铋工艺及设备”,被西方冶金界誉为“20世纪锡冶金最伟大的发明”,与戴永年教授发明的“焊锡真空分离铅锡技术”联合构成了现代火法锡精炼技术,推广至全球炼锡厂;刘北辰教授发明了世界首座倒张拱钢索桥。同时,学校发明的“内热式多级连续真空蒸馏金属分离技术”世界领先,“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微波冶金反应装置”实现万吨级成套装备自主创新,“顶吹熔炼-闪速熔炼-自热熔炼三炉系联动的镍冶炼创新技术体系”属世界首创,复杂锡合金真空蒸馏新技术和新装备将世界锡精炼水平发展到新高度,贵金属合金真空气化分离关键技术构建了新一代绿色高效提炼贵金属技术,灵长类靶向基因编辑技术被评价为人类疾病模型研究的里程碑性工作……,为国家乃至世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云南科教资源比较丰富,既有像昆明理工大学这样的全国著名高校,也有像中科院昆明分院这样的高水平研究机构,省属科研院所也不少。要把这些条件利用好,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要集聚创新人才,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补上云南创新人才缺乏的短板。” 这既是总书记给全体“昆工人”的崇高荣誉,更是总书记为学校指明的发展方向。遵循总书记的嘱托,昆明理工大学立足云南、服务云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辐射南亚东南亚,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开放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做强优势学科,做特支撑学科,做优新兴学科,做精人文学科,以积极有为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成效,为全国及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昆明理工大学下设1个学部、28个学院(含5个产业学院、1个卓越工程师学院)、7个研究院,设有研究生院;有16个临床教学基地(含9个附属医院、7个教学医院)。现有教职工417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1422人,“两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入选者、“杰青”等69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云岭学者”等省部级人才887人。现有学生53539人,其中本科生33291人,研究生20248人。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共11个学科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级一流建设学科14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有92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32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43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有9个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21个函授本科(专升本、高起本)专业;设有16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中心,21个本、专科自学考试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培训机构。

2000年以来,昆明理工大学创新发展成果亮点纷呈。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8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牵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35项;出版论著2472本、专利授权19349件;建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04个,地厅级平台67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省创新团队等72个,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1所。2023年科研总规模30.99亿元。

昆明理工大学是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学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入选学校。学校已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33门、教材10部、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6个、国家级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2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金奖3项、银奖14项、铜奖35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中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0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8项、铜奖28项;获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717项。

昆明理工大学立足学科、地缘优势,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学校与49个国家和地区的19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署了245份国际合作协议,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尼加拉瓜国立自治大学(马那瓜)分别合作共建孔子学院,是云南-泰国大学联盟的中方牵头高校,在泰国设置了四个境外办学学院。学校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地方高校新建基地,1名外籍专家先后荣获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中国政府友谊奖、2名外籍专家荣获云南友谊奖,在面向周边国家的工程及管理人才培养、国际技术转让,面向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合作研究与师生交流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影响力。

新的历史时期,昆明理工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根植红土、情系有色、坚韧不拔、赤诚报国”的精神和“明德任责、 致知力行”的校训,坚持内涵发展、开放发展,以团结之心、实干之力、拼搏之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双一流”创建和特色鲜明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为谱写昆明理工大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砥砺奋进。(数据更新:2024年8月)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